close
【天天養生】運動時身體告訴你八件事

1、重量訓練時肌肉發抖:肌肉已經疲勞
做過重量訓練的人,都曾有過肌肉顫抖的經驗,最常發生於手部與腹部。其實身體在告訴你:肌肉已經開始疲勞了。
建議在重量訓練時,中間要稍作休息。如果開始發抖,就應停止。若仍勉強繼續做,恐將導致肌肉受傷,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。

2、跑步時狂流鼻水,全身癢:過敏
運動時會發生流鼻水、身上癢的案例,時有所聞。這可能是運動誘發過敏。很多時候是因為過敏體質,運動前吃到過敏原食物,當身體熱起來時,微血管通透性增加,加劇過敏癥狀,最常見的皮膚癥狀即為蕁麻疹。
另外一個可能導致過敏的因素是環境。若室內的地毯塵蟎較多,或是室外有花粉飄散在空氣中,也可能誘發流鼻水等過敏癥狀。
若運動後皮膚微癢,而休息癥狀就消失,這時運動應採取漸進式,慢慢增加運動量,讓身體逐漸適應。
但如果身上出現嚴重紅疹塊或紅腫,這屬於神經血管的水腫,應立即停止運動,趕快就醫。
此外,運動前四小時應避免過敏性食物,如果會從事較久或劇烈的比賽,例如馬拉松、登山等,最好前一兩天都要完全避免。

3、跑步時腹部絞痛:血液含氧量不足
運動時會感覺肚子痛,一般在醫學上被認為可能是橫隔膜抽筋,常發生在跑步者身上。這是因為血液含氧量不足、核心肌群無力。呼吸不順暢、飯後立即運動,甚至缺水,也有可能導致短暫腹痛。
通常腹痛發生時間短暫,建議當下先停止運動,進行緩慢且深長的呼吸,並輕柔地用掌心按摩疼痛部位,放鬆橫膈膜,疼痛感應會漸減。
預防腹痛發生,除了平日加強腹部肌群的訓練,提升核心力量,運動前適度的伸展暖身也很重要。此外,建議正餐後約兩小時再運動,讓食物盡量完全消化,可降低腹痛發生的機率。

4、運動時放屁:腸胃蠕動功能不良
運動時最令人難以啟齒的困擾之一,應為放屁莫屬。有時候情況輕微,為短暫的脹氣現象,偷偷放幾下沒人會發現。如果頻率過高,造成生活困擾,應是本身腸胃蠕動功能不良。
體內容易滯留氣體,當運動加速腸胃蠕動,或腹壓增加時,就會引發一連串的放屁。
醫師建議,不要怕排氣,應該盡量多走動,一天走個5000步,也有助於改善腸胃蠕動,減少氣體堆積,排氣情形就會改善。
而容易引起腹脹的食物,例如地瓜、芋頭、汽水與豆類食品等,容易引起排氣,運動前應盡量避免食用。

5、跑到一半,天旋地轉:吃得不夠或換氣方式錯誤
運動時血糖會慢慢下降,若脂肪酸還來不及變成能量時,就會產生頭暈現象,尤其糖尿病患者,血糖調控並不穩定,建議運動前一定要吃點東西。
此外,運動時憋氣,尤其是重訓時,會形成努責現象,此時內臟壓力上升,血壓飆高,靜脈迴流變差,產生頭暈。
但過度換氣也會有問題,曾有人鍛練肌肉時,手臂出現嚴重痙攣,送醫診斷後發現因為過度換氣,二氧化碳不斷被排出,血液裡氧氣濃度過高,身體酸鹼度不平衡,造成肌肉不正常反應。
有氧運動時,建議用鼻子吸氣,再噘著嘴慢慢吐氣;肌力訓練用力時吐氣,放鬆時吸氣。

6、運動時,頭痛陣陣襲來:缺乏暖身和飲水
運動時,交感神經較為興奮,如果缺乏適當暖身,或進行非規律性的運動時,就有可能會導致頭痛癥狀。
大部份頭痛發生,只要休息,就可獲得改善。但預防勝過治療,應確實做好運動前的暖身,讓身體提早做準備,或是避免太過劇烈的運動。
此外,運動時身體水分流失,血壓會往下降,也是頭痛的原因之一,建議運動前可喝約200毫升的水,中途每隔20~30分鐘再補充一點水分,尤其年紀稍長的人應特別注意。
7、運動完肌肉疼痛:不要過度運動
肌肉痠痛,主要因為肌肉出現微小損傷,或是遲發性肌肉痠痛,俗稱鐵腿,皆屬正常現象,隔天應會好轉。
但事實上愛運動的族群,尤其是年輕族群,常遵循“痛才有收穫”的觀念,不小心就過度運動,造成肌肉傷害。
如果第二天沒好,冰敷、按摩等方法皆有效,但也可考慮隔天再從事同種運動,只是把強度降低,也會有效舒緩痠痛。

8、有氧舞蹈時,小腿抽筋、關節喀喀作響:電解質不平衡、血液循環差
運動時的抽筋,就像一把錐子勾進肉般難以忍受。暖身不夠是常見的原因,或者因為身體電解質不平衡,也會導致抽筋。血液循環較差的人,也有此風險。例如游泳池的溫度過低,末梢神經不好的人就很容易抽筋。
建議當下應停止運動,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飲料,輕輕按摩抽筋部位,切勿硬扳,以防受傷。

身心喜悅協會 祝大家有個美好一天^‿^
相片:【天天養生】運動時身體告訴你八件事

1、重量訓練時肌肉發抖:肌肉已經疲勞
做過重量訓練的人,都曾有過肌肉顫抖的經驗,最常發生於手部與腹部。其實身體在告訴你:肌肉已經開始疲勞了。
建議在重量訓練時,中間要稍作休息。如果開始發抖,就應停止。若仍勉強繼續做,恐將導致肌肉受傷,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。

2、跑步時狂流鼻水,全身癢:過敏
運動時會發生流鼻水、身上癢的案例,時有所聞。這可能是運動誘發過敏。很多時候是因為過敏體質,運動前吃到過敏原食物,當身體熱起來時,微血管通透性增加,加劇過敏癥狀,最常見的皮膚癥狀即為蕁麻疹。
另外一個可能導致過敏的因素是環境。若室內的地毯塵蟎較多,或是室外有花粉飄散在空氣中,也可能誘發流鼻水等過敏癥狀。
若運動後皮膚微癢,而休息癥狀就消失,這時運動應採取漸進式,慢慢增加運動量,讓身體逐漸適應。
但如果身上出現嚴重紅疹塊或紅腫,這屬於神經血管的水腫,應立即停止運動,趕快就醫。
此外,運動前四小時應避免過敏性食物,如果會從事較久或劇烈的比賽,例如馬拉松、登山等,最好前一兩天都要完全避免。

3、跑步時腹部絞痛:血液含氧量不足
運動時會感覺肚子痛,一般在醫學上被認為可能是橫隔膜抽筋,常發生在跑步者身上。這是因為血液含氧量不足、核心肌群無力。呼吸不順暢、飯後立即運動,甚至缺水,也有可能導致短暫腹痛。
通常腹痛發生時間短暫,建議當下先停止運動,進行緩慢且深長的呼吸,並輕柔地用掌心按摩疼痛部位,放鬆橫膈膜,疼痛感應會漸減。
預防腹痛發生,除了平日加強腹部肌群的訓練,提升核心力量,運動前適度的伸展暖身也很重要。此外,建議正餐後約兩小時再運動,讓食物盡量完全消化,可降低腹痛發生的機率。

4、運動時放屁:腸胃蠕動功能不良
運動時最令人難以啟齒的困擾之一,應為放屁莫屬。有時候情況輕微,為短暫的脹氣現象,偷偷放幾下沒人會發現。如果頻率過高,造成生活困擾,應是本身腸胃蠕動功能不良。
體內容易滯留氣體,當運動加速腸胃蠕動,或腹壓增加時,就會引發一連串的放屁。
醫師建議,不要怕排氣,應該盡量多走動,一天走個5000步,也有助於改善腸胃蠕動,減少氣體堆積,排氣情形就會改善。
而容易引起腹脹的食物,例如地瓜、芋頭、汽水與豆類食品等,容易引起排氣,運動前應盡量避免食用。

5、跑到一半,天旋地轉:吃得不夠或換氣方式錯誤
運動時血糖會慢慢下降,若脂肪酸還來不及變成能量時,就會產生頭暈現象,尤其糖尿病患者,血糖調控並不穩定,建議運動前一定要吃點東西。
此外,運動時憋氣,尤其是重訓時,會形成努責現象,此時內臟壓力上升,血壓飆高,靜脈迴流變差,產生頭暈。
但過度換氣也會有問題,曾有人鍛練肌肉時,手臂出現嚴重痙攣,送醫診斷後發現因為過度換氣,二氧化碳不斷被排出,血液裡氧氣濃度過高,身體酸鹼度不平衡,造成肌肉不正常反應。
有氧運動時,建議用鼻子吸氣,再噘著嘴慢慢吐氣;肌力訓練用力時吐氣,放鬆時吸氣。

6、運動時,頭痛陣陣襲來:缺乏暖身和飲水
運動時,交感神經較為興奮,如果缺乏適當暖身,或進行非規律性的運動時,就有可能會導致頭痛癥狀。
大部份頭痛發生,只要休息,就可獲得改善。但預防勝過治療,應確實做好運動前的暖身,讓身體提早做準備,或是避免太過劇烈的運動。
此外,運動時身體水分流失,血壓會往下降,也是頭痛的原因之一,建議運動前可喝約200毫升的水,中途每隔20~30分鐘再補充一點水分,尤其年紀稍長的人應特別注意。
7、運動完肌肉疼痛:不要過度運動
肌肉痠痛,主要因為肌肉出現微小損傷,或是遲發性肌肉痠痛,俗稱鐵腿,皆屬正常現象,隔天應會好轉。
但事實上愛運動的族群,尤其是年輕族群,常遵循“痛才有收穫”的觀念,不小心就過度運動,造成肌肉傷害。
如果第二天沒好,冰敷、按摩等方法皆有效,但也可考慮隔天再從事同種運動,只是把強度降低,也會有效舒緩痠痛。

8、有氧舞蹈時,小腿抽筋、關節喀喀作響:電解質不平衡、血液循環差
運動時的抽筋,就像一把錐子勾進肉般難以忍受。暖身不夠是常見的原因,或者因為身體電解質不平衡,也會導致抽筋。血液循環較差的人,也有此風險。例如游泳池的溫度過低,末梢神經不好的人就很容易抽筋。
建議當下應停止運動,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飲料,輕輕按摩抽筋部位,切勿硬扳,以防受傷。

身心喜悅協會 祝大家有個美好一天^‿^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nster 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